文案详情
导航

纪录片《老兵故事》10 解说词脚本

人物纪录片 1042 45



1949年10月1日,毛泽东主席宣布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”的经典讲话,令全国亿万人民激动不已,看到这一画面和听到这一声音的人,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视、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传输的,而真正能够亲临现场亲眼目睹和亲耳聆听的人,应该说是凤毛麟角。可是今天我们的主人公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崔守义,就是亲临现场,并为开国大典奏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成员之一。

崔守义出生在北京郊区,童年时代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,生活的环境极其艰苦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我家里在一个荒山上,那地方叫旗杆托旗杆托,也叫南岭,在那个地方。生活非常困难,说是槺菜半年粮吧,那简直说半年粮也没有,就是吃菜、吃榆树叶,连核桃树叶都吃过。后来我母亲就带着我出去流浪要饭了。在外边要饭到丰台,北京不是有个丰台吗,在丰台那个地方要饭。要饭流浪,过了一段生活,在那个地方非常苦,要着就吃,要不着就吃不上。当时吧,也有些小伙伴,眼看他们都饿死了,我自己吧也是奄奄一息吧,但是后来自己坚持下来了还没有死。”

1949年3月,已经16岁的崔守义,找到了一条生活的出路和方向,那就是当兵,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当兵,也算是一个生活出路吧,没有别的也没有别的,那时候干别的也不可能,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个方向。”

进入部队这所大学校,他最先接触的是吹号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开始挺小,当号兵,所谓号兵就是吹起床号啊,冲锋号,很简单那步号。没有什么毽子什么的,后来像巴里洞就有毽子了,1、2、3、4就摁这个手势了,我们就开始经历这个了。”

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,他从一个没有念过书的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军乐团的成员,一方面是他个人的刻苦努力,另一方面是军队大家庭的关怀和帮助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那时候还不是军乐团,那时候开始是吹铜号的,叫步号,后来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了。参加军乐团以后,那时候我们团长叫罗浪,副团长叫王建中,还有一个业务指导处的一个主任叫李吉祥,笔名叫欧阳松,这些人。当时就是他们对我帮助和拉扯,都起到了一定作用,我也是当时非常感激他们。”

   由于他出身贫苦,又吃苦耐劳,认真好学。当兵只有几个月的时间,崔守义就被选到了为开过大典奏乐的军乐团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而且这个都得政审,那一般的人参加不上,政审必须合格,你像那时候讲贫下中农,出身必须好,首先得出身贫下中农,工人了,得这个,你要地主、富农那肯定不行。特别是军乐团,那当时要求是很严的。”

为开国大典奏乐,当然不只是一首曲子,崔守义是从五线谱开始学起的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我们学的主要五线谱,现在拿起来五线谱我们也懂,也知道,你军乐团不知道五线谱那不行,肯定的。”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,这个必须练的,再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,八路军军歌,都是这些个。”

   每当回忆开国大典的那些事,崔守义老人就显得很兴奋。甚至开国大典之前就进入天安门附近等候的一些细节,他还记忆犹新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开国大典,当时就是半夜12点吧,这汽车就开进去了,当时在天安门东西侧,有个叫公安街19号,我们就在那集中,都带的干粮,在那吃饭。在那离这个天安门就很近了,就是天安门跟前,实际上,你等大典开始了,我们就站起来,等着检阅了。”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等到10来点钟的时候,游行就开始了,这时候我们给他们伴奏,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,吹这个八路军军歌,吹这些。”

最让崔守义难忘的是亲眼看到毛主席,跟毛主席合影,以及军乐团的战友们一起抢着跟毛主席握手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这故宫有个上坡,这上坡就是奔天安门的,天安门城楼观礼台,我们军乐团一直就在跟毛主席身边很近的地方,看毛主席看的清楚,毛主席从故宫往前走,我们这时看见了。我们有一个战友叫曹九龙,他把乐器放哪,跑过去虎凿凿的,过去就跟毛主席握手,他这一握手,大家伙一看这事好事啊,大家就把乐器都撂下,都去找毛主席握手。这时候罗瑞卿就不让了,他说同志们赶快,咱们马上就开会了啊,同志们赶快就位,你们把自己的乐器掌握好啊。完了罗瑞卿说了这一番话,大家伙也不敢那什么了,都想跟毛主席握手,就曹九龙他摊上了,别人像我们这后边吹大乐器的,就没摊上。”

没有跟毛主席握上手,是让老人感到遗憾的一件事情,还有一件遗憾的事情是跟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也丢失了。但老人说,那是一张军乐团成员集体跟毛主席合影的照片,所以,肯定有战友还能够保留这张照片的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在主席跟前,看的也比较清楚,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一块跟毛主席合影那个,那个影都有,后来也都丢失了。”

参加开国大典后的第二年,朝鲜战争爆发了,崔守义虽然当兵只有一年半的时间,但他义无反顾的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,入朝参战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我们这个单位最早叫20兵团,那时候我们司令员就是杨成武,政委叫李天换,我们就上朝鲜了。在朝鲜也打过仗,主要我们是文艺兵,文艺兵还是以文艺为主。

作为文艺兵种,有它的特殊性,不能直接参加一线作战。但在后方依然是经历着枪林弹雨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1950年的10月我们就过江,到朝鲜。在朝鲜也经过了很多磨难,主要是美帝国主义飞机,经常扫射呀,白天、晚上都扫射,那是非常危险的。我也经历了一次,那个叫枪榴弹,飞机上打那个子弹叫枪榴弹,就从我脑袋上飞过去了,我当时自己还捂脑袋,同事我们战友还都笑,说你捂脑袋有什么用啊,说子弹那么厉害,你一个手起什么作用?还开玩笑,啊战争年代吧,也有它愉快的一方面,有时候也开玩笑,有时候也挺乐观的。”

   战争年代有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,更有对牺牲战友们思念的痛彻心扉。直到如今,长达近70年的岁月,依然不能忘怀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我最思念和想念的就是一个小战友,一个女的,叫戴静。她当兵的时候家里不让,她是天津的,家里不让她出来,就那么一个独生女,她就写的血书,把手指头咬了写的血书,完了到了朝鲜。结果在朝鲜眼看着就牺牲了。当时这个戴静对我刺激挺大,我感觉到太可惜了,她那么点孩子,小姑娘在那就牺牲了,牺牲的时候我们有几天那也没吃饭,那时候说实在的也是想念她。”

    战争的残酷,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你死我活,在日常生活的吃住行方面,也照样有所体现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那时候给养也很困难,得往上运那,那时候往上运的是白面,翻车了,汽油全撒到白面里了,我们吃的简直就是汽油白面,烙那饼、蒸那馒头都没法吃,但是饿的没法,饿的不吃你怎么办,也坚持吃吧,就那么样,经过那么一段,很困惑的那么一段。”

生活艰苦,危险时时存在,文艺演出的任务还必须要完成。尽管因为年老体衰,记忆力大不如从前,但回想起当年吹奏的曲子,那种铿锵有力的节奏感依然会随口流出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当时演的主要是当时的情况,当时战争的情况。慰问哪,怎么样在朝鲜跟敌人打仗啊,那时候我们的主要对手就是美帝国主义美国。”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像这个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了,同志们......向祖国最前方。”

经过战争的洗礼,崔守义虽然在年龄上只是长了两岁,可他的心智成熟远远大于同龄人。他勤奋好学,乐于助人,立功受奖。

【同期声】崔守义:“我小名叫老四,我排行老四。我们那个分队长哎呀我们的老四长大了,现在也知道帮助人,所以我立功就是那样,领导和群众都比较赞赏,最后我立了三等功。这个就是三等功的,叫军功章。”

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
  • 资讯
  • 最新问题
已经到底啦!
预约配音服务 关闭
预约成功后,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通畅
预约成功
您已预约成功,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保持电话通畅
配音客服微信二维码

关注【客服微信】

抢先听最新案例,新客礼包等你拿!

提交
复制成功 微信号:18996381623 添加微信好友, 详细了解! 打开微信